酱香白酒有没有勾兑酒?
推荐文章
酱香白酒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香型之一,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。然而,关于“酱香白酒是否存在勾兑酒”的争议也从未停歇。要厘清这一问题,需从酱香白酒的工艺标准、行业现状以及市场监管等多角度深入分析。

一、酱香白酒的工艺本质:纯粮固态发酵是核心
根据国家标准(GB/T 26760-2011),正宗大曲酱香白酒必须满足三个核心条件:
1. 纯粮固态发酵:仅以高粱、小麦、水为原料,经传统窖池发酵;
2. “12987”工艺:即1年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;
3. 陶坛陈贮:基酒需贮存3年以上,再以不同轮次酒勾调成型。
这一工艺决定了优质酱香酒(如茅台、郎酒等)的本质是“以酒勾酒”,即用不同轮次、年份的基酒进行风味调配,而非添加食用酒精或香精。例如,茅台酒的勾兑需用到多达200种不同轮次的基酒,最终形成“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”的风格。
二、勾兑酒的界定:合法勾调与违规添加的界限
“勾兑”一词在白酒行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:
1. 传统勾调(合法):
- 指酒厂通过专业品评将不同批次基酒组合,达到风味平衡,属于必要工艺环节。
- 如国台酒业披露,其高端产品基酒储存达5年以上,勾调过程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。
2. 酒精勾兑(违规):
- 使用食用酒精(液态法白酒)或香精香料(固液法白酒)调配,成本低廉但风味单薄。
-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抽检数据,部分中小酒企存在以“酱香工艺酒”名义销售酒精勾兑酒的现象,这类产品执行标准多为GB/T 20821(液态法)或GB/T 20822(固液法),与纯粮酱香酒有本质区别。
三、行业乱象:低价酱香酒的“擦边球”陷阱
近年来,随着酱香热升温,市场出现大量低价酱香型产品(如99元/瓶以下的所谓“坤沙酒”),背后隐藏着多种违规操作:
- 虚假标注:将固液法白酒标注为“大曲酱香”,利用消费者对工艺认知不足牟利;
- 香精滥用:添加“酱香风味物质”模仿老酒口感,某检测机构2024年曾曝光一款网红酱酒检出己酸乙酯等人工合成成分;
- 年份造假:用少量老酒勾调后宣称“十年陈酿”,实际基酒占比不足30%。
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,2024年酱香酒产量约60万千升,其中约15%为不符合纯粮标准的低端产品,主要流向电商平台和县域市场。
四、消费者鉴别指南:四步识别真假酱香
1. 看标准号:认准GB/T 26760(纯粮酱香),警惕GB/T 20821/20822;
2. 观酒体:纯粮酱香酒倒入杯中可见密集酒花且持久,酒精勾兑酒酒花快速消散;
3. 闻香气:优质酱香具有层次感(粮香、曲香、陈香),劣质酒刺鼻或有明显糖浆味;
4. 查渠道:选择品牌官方渠道,低价促销的“内部特供酒”多为假冒产品。
五、行业治理与未来趋势
监管部门已加强整治力度:
- 2025年8月,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查处7家滥用“茅台镇”地理标志的勾兑酒生产企业;
- 新修订的《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》要求企业明确标注酿造工艺和添加剂使用情况。
专家建议,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酱香酒热,百元以下难觅正宗坤沙酒,选择有历史积淀的品牌更可靠。未来,随着“零添加”消费理念普及,纯粮酱香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,而劣质勾兑产品将逐步被淘汰。
